【江蘇】 南京靜海寺紀念館改擴建建設項目竣工結算審計 由南京永道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實施 ?? 本次工程是為記憶南京條約簽訂一百七十周年而建設。南京條約于1842年在南京靜海寺簽訂。總建筑面積達20000平米。???? ????? 古靜海寺始建于明永樂年間,是明成祖朱棣為褒獎鄭和下西洋的功績而敕建,并賜額“靜海”,取“四海平靜,天下太平”之意。古寺規模宏闊,占地三十余畝,被譽為“金陵律寺”之冠。 ????? 靜海寺建成后,香火繁盛。而使靜海寺名聲遠揚的主要原因,還在于寺內珍藏的各種西洋奇珍異寶。如船隊帶回的水陸羅漢畫像,既表現了佛教精義,又是一堂精美絕倫的繪畫藝術品,每到夏天張掛時,往靜海寺內觀賞的人群摩肩接踵,爭先恐后,盛況空前。在殿堂內,還陳列著船隊帶回和海外進貢贈送的象牙、玉石等各種珍寶。因此,用今天的話說,古靜海寺就是一座“西洋博物展覽館”。鄭和把下西洋期間帶回的植物種子也播在了靜海寺內。由于古寺土壤和氣候條件優良,以至于“散花成雨,植樹干云”,加上住寺僧人的精心培護,這些植物種子衍發的后代,在靜海寺建寺約一百多年后,仍展現著奇特的容姿。藥物學家李時珍慕名而來,成功地進行了考察,在他的《本草綱目》里中增補了番藥、夷果2部,在中國藥物史上是一個創舉。數百年來,靜海寺幾毀幾修,歷經滄桑。據史料記載,明正德年間、清乾隆、道光年間都重修過,清咸豐年間,太平軍北路大軍為了攻進南京城,在靜海寺挖地道直通儀鳳門,在城墻下埋設地雷,炸塌城墻攻如城內。清軍以炮火抵抗太平軍,靜海寺遭炮擊起火。1937年日軍占領南京期間一場大火將寺廟幾乎燒光,僅存偏殿六間。1840年6月,英國以鴉片遭禁為借口悍然發動鴉片戰爭。英軍得知長江下游一帶防備空虛,而清朝的第二大城南京是兩江總督府所在地,也是東南部的軍事重鎮,因此英軍決意入侵長江,直趨南京,以脅迫清政府無條件地接受英國的全部要求。1842年8月4日上午11時15分,載有72門大炮的“康華麗”號首先到達南京城外,在以后的五天里,70余艘歐式艦船先后集結到南京下關江面上。從水陸兩面包圍南京,實可謂“兵臨城下”。在侵略者尖船利炮的威逼之下,道光帝慌忙命兩江總督牛鑒就近告知杭州的耆英、伊里布為議和大臣來南京和英軍談判。一開始的幾次接觸是在英艦進行的。南京八月天氣炎熱,談判地點就轉移到了江邊的靜海寺,分別于1842年8月12日、13日、14日和24日在靜海寺議約,尤其是24日這一天,雙方的最高代表都到了。靜海寺也因為是《南京條約》議約地而從此蒙恥。1842年8月29日,在英軍旗艦“康華麗”號上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它的簽訂,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始,使中國喪失了主權國家的地位,逐步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中華民族經歷了一百五十五年艱苦卓絕的斗爭和努力,1997年七月一日香港回歸的夜晚,數百人云集靜海寺,中央電視臺在這里現場轉播靜海寺撞鐘慶典的盛況。各界人士的代表撞響了警世鐘,鐘聲蕩滌了靜海寺百年來蒙受的恥辱,香港終于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古靜海寺歷經戰火已不復存在,解放后僅存偏殿數間。1987年在舊址上復建了一仿明建筑,被稱為“古靜海寺舊址”,1990年辟為《南京條約》史料陳列館。為迎接香港回歸,1996年底靜海寺進行了擴建,占地達3000平方米。1997年,陳列館被中宣部首批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目前館內陳列著《靜海滄桑》主題展覽,通過實物和圖片資料復原了中英雙方當時在靜海寺議約的情景。今日的靜海寺,是布局合理、錯落有致,融自然風物與人文景觀于一體,有江南園林特色的愛國主義史料場館,進入展區,游人能在賞景的同時受到教育,是人們寓教于游的好去處。為迎接2005年鄭和下西洋600周年,靜海寺于2004年再度擴建,擴建后占地面積已達15000平方米,由山門、鄭和紀念堂、潮音閣、香港回歸廳、戲臺等建筑構成。鄭和紀念堂內展示有雕塑家吳為山創作的鄭和塑像及大型鄭和航海壁畫,潮音閣里主要是鄭和航海史料展出。新建部分與靜海寺原建筑構成一個和諧統一的整體,使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靜海寺在硬件上躍上一個新臺階。靜海寺的歷史文化價值,就在于它是中國在海外執行睦鄰友好政策獲得空前成功的歷史見證,并標志著鄭和下西洋實施“和平外交”所作出的歷史性貢獻。另一方面,靜海寺又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簽訂時的議約處所;從正反兩方面都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良好教材。
|